截至1月29日,2023年春节档票房达到了100亿;其中,仅有两部动画电影,上映10天的《熊出没∙伴我“熊芯”》和《深海》的票房分别为10.28亿、5.10亿,二者的猫眼评分是9.3分和9.1分,这两部影片一改国产动画电影的神怪题材的单一性,融合了多种动画类型的编织,增进了叙事的繁复与精美,必将提升国产动画电影海外拓展的影响力。
01
“寻亲”的动画母题与春节文化的融汇
“寻亲”指的是年幼的动画角色寻找离家在外的父亲、母亲或者其他长辈。寻找母亲的中国动画有《小蝌蚪找妈妈》(1960)、《宝莲灯》(1999年)、《新神榜:杨戬》(2022)等,日本的《千与千寻》(2001)、韩国的《五岁庵》(2003)、泰国的《小战象》(2006)、法国的《米芽米咕人》(2008)、美国的《鬼妈妈》(2009)等等。寻找父亲的动画电影有巴西的《男孩和世界》(2013),以及2017年比利时/法国的《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美国的《寻梦环游记》《公牛历险记》。寻找爷爷的较为著名的动画电影有法国的《漫漫北寻路》(2016)等。可见,“寻亲”是中外动画史上不断推陈出新的“母题”。
同样,《熊出没∙伴我“熊芯”》中,已经长大成人的熊大、熊二,发现母亲不辞而别。在搭救女科学家苏洛的途中,熊二恍惚觉得白熊就是昔日妈妈的化身。渐渐地,熊大得知了熊妈妈的程序被东海教授改写并离家出走的真相。最终,母子三人欢聚、徜徉在狗熊岭。
而《深海》中,因为亲生父母离婚、被判给了父亲抚养的参宿,在父亲再婚后的家庭中备受冷落,因此,心情孤寂的参宿深信海精灵可以帮助她找到妈妈的传说,并在一个浪疾风高的雨夜,坠入海中的参宿,被海滨卖书的、小丑扮相的青年南河搭救。
相较以往的“寻亲”动画,融合了科幻元素的《熊出没∙伴我“熊芯”》与进行了心理分析的《深海》,契合了中国春节文化的“团聚”的传统文化氛围,开拓性的进行了翻新与推进,拓展了国产动画电影多神怪、低幼等题材的态势,提升了国产动画电影的艺术品质。
02
科幻与心理分析类型的确立
自从《白蛇·缘起》(2018)开始,国产动画电影就开始了侦探片、武侠片、歌舞片、惊悚片等多种类型的融合。而《熊出没∙伴我“熊芯”》与《深海》则是确立了国产动画的科幻动画、心理分析动画的类型。
2022年暑期档的《冲出地球》是国产动画科幻类型的开篇之作,但是,该片叙事存在诸多缝隙。相较于此,《熊出没∙伴我“熊芯”》有效参引了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元素。苏洛的妈妈设计了一款具有高情商的熊妈妈,抚养嗷嗷待哺的熊大、熊二。然而,当熊大、熊二能够自食其力的时候,苏洛的妈妈要求机器人“熊妈妈”离开狗熊岭时,已经母子情深的“熊妈妈”机器人难以割舍,拒绝隔离,最后,被东海教授删除了记忆才不得不默默离开。直到琥珀石再现了昔日母子三人的画面,才让熊妈妈机器人唤醒了记忆。最后,苏洛重新复制的机器人熊妈妈母子三人在野熊岭欢聚。影片中,机器人也会在迭代学习中、日久生情,脱离了机器的被操控性;机器人程序,成了动画角色心理与动机的肯綮。而苏洛母亲制造了护佑狗熊幼崽的善举,而东海教授企图通过人工智能制造强权,这凸显了“技术本无罪,善恶在人心”的哲学命题。
相形之下,《深海》则在心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动画图像的演绎。其实,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国际分析心理学协会主席、瑞士维蕾娜·卡斯特的《童话的心理分析》(1985年)是荣格心理学派童话心理治疗的经典之作,童话以其象征的表达,体现了人类千百年来长久积淀的生存经验,同时也反映出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个人的过去、痛苦与问题。该书通过小红帽等六个童话,成功进行了心理治疗。以此视角反观《深海》,其实,就是女孩参宿在寻找母亲的过程中,寻找一种父亲以及继母难以给与的安全感和温暖,其眼中的世界都是怪模怪样的,包括南河的小丑扮相、鱼顾客的尖酸刻薄、海象的憨厚,这些微微有些恐惧与怪诞的环境,就是参宿家庭环境的一种投射;参宿苦苦追寻的,是她心理上的曾经嘘寒问暖的妈妈,不是已经离异后、难以给予自己遮风挡雨和慰藉的妈妈。基于心理分析的架构,《深海》在“海眼”处的洋流都是绚丽的、暖意与奇幻。
03
以童心为底色的复调叙事
春节档的两部动画电影真正赢得了“全年龄段”观众的认可与口碑,秘诀在于以童心为底色和主线,吸引了小观众的好奇与激动人心;而采用了多条副线行进的复调叙事,则是让青少年和成人观众获得了探秘与深度思考。
《熊出没∙伴我“熊芯”》的主线是长大成人的熊大、熊二对母亲都是有所眷恋,但熊大对妈妈不辞而别有些恨意难平,而熊二则是一直对母亲念念不忘、心无芥蒂。所以,熊二一见白熊的时候,就萌生了亲切感,而熊大则是在与白熊都埋在了车厢等废墟之后,相隔不远的白熊唱起了童谣,熊大有所释怀,并不顾安危、撕段了电击白熊的粗粗的高压线缆。母子三人在海边的聚首很是欢心,但是,发现了白熊是机器人,白熊转身离开后,熊大又有所热情冷却,直到熊大在实验室发现了琥珀石,时空再现了昔日的妈妈也是机器人熊妈妈时,才真正的冰释前嫌。甚至,在企图逃跑的东海教授启动了船自毁装置、即将炸毁振兴岛的一刹那,熊妈妈启动了弹射装置,保留了肉身的熊大。这更是一种为母则刚的母爱。可以说,这种母子离散、再次欢聚的主线,是15岁以下的孩子们百读不厌的故事。而东海教授的阴谋败露的设计,则是一种“侦探片”,南洋的“机甲”设计,又是一种科幻元素。至于光头强,则是低幼儿童的熟悉与最爱。
如果说《熊出没∙伴我“熊芯”》是多条主线的平行与穿插错置,形成了复调,那么,《深海》则是利用参宿的心理分析演绎了“罗生门”一样的叙事,该片的内容让不同年龄的观众进行了自行的排列组合,形成自己的感悟。小朋友喜欢的是开片不久小姑娘参宿的孤独以及跳海后在深海大饭店的嬉笑与游戏,以及破釜沉舟也要去“海眼”的奇观之旅。但是,青年和成年观众,通过此后的南河与参宿一同漂浮在海浪中的对话,会倒吸一口凉气,原来,海底之旅是南河生前讲给参宿的故事,尤其是南河见到一艘轮船擦肩而过、生机渺茫之际,将唯一的黄鸭造型的救生圈留给了参宿,成人观众会更依此判断,参宿与南河在布满冬雪的山头进行对话的段落,可能是参宿的一种走出心理阴霾之后,对于南河的告慰。至于片尾,层林尽染的深秋,参宿到了南河坐落在偏僻山村的故乡,低龄观众也许感受到绘本一般的绚烂与田园风光,而成人观众则看出参宿已经变成了心地善良、内心怀有明亮天空的人,更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正是“复调”叙事,增加了叙事的含量,以及不断时空的撞击力度与叙事逻辑的“千机变”的多维性,吸引了不同年龄段观众的解读与共鸣。
可以说,今年春节档的两部动画片,以才华横溢的创新与动画想象,拓展了题材与叙事的维度,刷新了国产动画电影的品味与层级,构建了国产动画新的标杆和段位。
* 本文部分图片、文字及观点,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需要的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予以告知,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