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武汉,电影院线大有可为

文/吴叶奭

引言: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在第22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上讲道,武汉是一座与电影有着百年情缘的城市,当前的武汉期待续写与电影的不尽情缘,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的梦想,需要插上电影的翅膀。

这一个月,“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城市形象宣传片,正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中国屏”滚动播放。在世界瞩目的“十字路口”,武汉展现风姿。

城市形象宣传片就是一部微电影,那一帧帧画面汇聚的黄鹤楼、武汉大学、楚河汉街、长江大桥等代表性元素,都是武汉文化的精华,无需再加修饰,人们真真切切感受到武汉的变化,这就是电影的特殊魅力。
当下,复兴大武汉的步履越走越坚实:武汉跻身“万亿GDP俱乐部”,获批全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一段时间内推广、复制有益的改革举措与路径……发展的战鼓一轮比一轮急促。
服务经济,超越现实,武汉文化产业应有所作为,电影产业大有用武之地。正如生产性服务业助力现代制造业一般,电影产业作为文化服务的关键要素,可担当讲好“武汉故事”的重要载体,为提高城市影响力提供不竭动力。

百年情缘,武汉与电影相知相伴

细细数来,中国电影发展史的无数个第一在武汉诞生:1905年,来自武汉的“伶界大王”谭鑫培出演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11年,在武汉拍摄的反映辛亥革命的《武汉战争》是中国第一部新闻纪录片;抗战时期,夏衍、田汉等电影工作者在汉口杨森花园成立“中国电影制片厂”成为文艺鼓舞战斗的重要阵地;谢芳、徐帆、刘亦菲等几代众多影坛大腕从武汉走出。
当下,电影与武汉的情缘仍在延续。统计显示,在武汉这座一千万人口的城市里,平均每人年均看电影2.6次。即使武汉的电影票价低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人口也较这些城市少,但票房却紧随其后,排名全国前六,与第五名的成都仅差之毫厘。就武汉的单影城、单屏幕、单座位生产票房来看,抛去票价较北、上、广、深较低的因素,武汉电影的单体产出量甚至超过前四名。全国各大院线,无论万达、中影、大地、金逸等都在武汉抢滩,争夺之激烈,不逊于超一流城市。
世界最好的电影院在中国,中国最高性价比的观影地在武汉,论起放映技术、视听效果、服务质量武汉影院与欧美影院比肩。在行业内,武汉是国内电影市场不折不扣的“票房高地”,每逢新片上映,大腕导演、明星都会来汉做声势浩大的宣传。今年春节农历初四,国际巨星成龙就在武汉开启了新年的第一场新片见面会。

开放的城市,武汉亦可产生“西班牙台阶”

艺术的三大功能,是教育、认识和娱乐。作为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电影早已在满足这三大功能之外,有了新的功能。62年前,风靡全球的《罗马假日》上映,女主角赫本坐在罗马城西班牙广场的台阶上吃冰激凌的镜头,让西班牙台阶一战成名,一甲子过去,那里仍是举世皆知的浪漫情侣地标,游客到此必会去拍照留念。
随着电影的情节,城市的元素也似乎有了生命,人们只要不忘记这些电影,就不会忘记这些电影描绘出的城市。电影成了城市营销的渠道之一,其宣传效果之迅速,远高于一般媒介。如果说,当时的罗马还不知道一部美国大片会捧红自己,那么如今,国内外诸多城市已学会在电影中“潜伏”,抓住机遇营销自己。
几年前的《非诚勿扰》拿下3.2亿元票房,中国至少有600万人听到那句植入的杭州景区广告:西溪,且留下。曾经的荒郊野外,现在火爆得连停车位都找不到。
武汉曾以一部《生活秀》让吉庆街走向全国,至此之后,呈现武汉文化的镜头在各类电影中出现不多,尤其是能反映武汉历史文化和新城面貌的鲜见银幕。
电影为城市“背书”,成为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推动力量,趋势已不可阻挡。在这股浪潮之中,武汉是个开放的市场,还可以在文化顶层设计规划中,助电影产业一臂之力。例如:武汉市建设“文化五城”,包括读书之城、博物馆之城、艺术之城、设计创意之城和大学之城,以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强市,在这样的规划方向中,电影产业应该纳入其中;武汉已有70家电影院,按照市场容量,可以达到100家电影院规模。未来的影院建设,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如何避免恶性竞争,应像制造业空间规划一般,提前谋篇布局。
不久前,国务院出台《电影产业促进法》,相关部委有规定,在规划、土地、财政、税收等方面可以促进电影产业发展,但武汉还没有出相关细则。
当下,电影产业有误区,电影产业是市场化产业,完全交给市场,其实不然,还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与促进,比如电影发行费免税。如果武汉有多种这种政策,在武汉拍摄电影作品可能会更多,投资人、导演在影片中更大的选用武汉元素,这也是武汉对外的宣传机会。
人们期待在中国的“票房高地”——武汉,也会诞生闻名天下的“西班牙台阶”。

主动成长还是被动淘汰,武汉电影业面临“大考”

中国电影产业以每年高于30%的增速,正在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2014年,全国电影票房297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400亿元,未来3至5年将突破1000亿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有人说,这个数额并不大,仅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汽车厂一年的产值。确实,单看票房数值,登上全球第一的宝座,也只是中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冰山一角。然而,电影产业的拉动效应远高于工业品投资。以汽车产业为例,整车厂1元钱的投入,可拉动产业1.7的产出。但电影产业则可以形成1:5的消费力,这还不包括影片带来的社会影响产生的效益。
因而,未来的3-5年,电影行业将进入新一轮黄金时代,资本聚集、影片创作井喷。制作公司、发行公司、影城优胜劣汰,电影产业空间巨大,挑战巨大,武汉电影行业面临大考。
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市级电影公司拥有市场主体院线的独武汉一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武汉市电影公司担当起武汉电影产业崛起的主力军作用,在过去3年间,通过与韩国CGV等企业合作,在与一大批民营、混合所有制企业同台竞争中,保持向上之势,每年新增票房1亿元。
电影不仅是武汉的文化品牌,也是武汉这个中部地区超大城市文化功能的重要载体。焕发电影的文化价值,必须面对市场竞争的环境,必须改革武汉市电影公司目前的经营机制,建立与经营活动相配套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
电影作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文化娱乐行业,在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复兴大武汉,文化复兴是题中应有之义。而通过市场化运作,打造武汉文化品牌,做大做强武汉电影产业,对不断增强武汉文化软实力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作为本土电影企业,武汉市电影公司理当且有条件通过改革、发展,立足武汉、辐射湖北、走向全国,让大武汉成为中国电影产业高地。

(作者系武汉市电影公司总经理、天河院线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