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冯小刚《唐山大地震》“前无堵截后无追兵”,张艺谋打着“纯爱”标签的《山楂树之恋》9月15日上映后,观众反应并不热烈。(9月19日新华社)
因为是小刚,注定要看“大地震”;因为是艺谋,同样不能错过“山楂树”。不过,对于这两位让我少年时崇拜、青年时敬重的“第五代导演”,进入中年的我开始对他们有些可怜起来。小刚很机会主义,拿来好莱坞的特技,利用大灾难的噱头,制造一种叫做电影的伪催泪瓦斯,以为观众“泪沾巾”就一定是好作品。谁都明白,小刚念兹在兹的不过是为了实现过5亿的票房。小刚成功了,甚至赢得了超越艺谋的浮名。有好事者揣测,艺谋的“山楂树”从年终贺岁档期提前到中秋,就有暗暗和小刚较劲,用以“正名”自己的意图。
这或是诛心之论,但笔者毫不怀疑艺谋亟需转型来证明自己。莫忘,那个倒霉的无厘头“三枪”砸了艺谋的牌子,损了艺谋的江湖地位。对此,张伟平此前毫不避讳高调为“山楂树”捧场。但看了“山楂树”,还是让人觉得失望。也许是我挑剔,整篇“山楂树”不过就是:一个张艺谋式审美的纯情女孩,借助当时的时代背景,演绎了那个年代并不陌生的爱情故事。当然,在乏味的爱情里,加了游泳、死亡等等劣质的味精。如果说此剧或能霎时唤醒50后、60后曾经的情感记忆而欷歔或流泪的话,70后人观此片会觉得特假特伪。
很不厚道的是,在节日喜庆的氛围里,艺谋设计的悲剧(原剧若此)让人很不爽。不要嘲弄观众的审美水平,悲剧的审美意义在于升华,那是建构在文艺作品摄人心扉的基础上。“山楂树”首先是娱乐产品,谙熟市场的“二张”还没傻到像“第六代”的小字辈那样玩儿纯艺术。所以,目的上并不那么高尚和文艺的“山楂树”去搞纯文艺的悲剧,就显得不伦不类。看看现在的大片,无论是好莱坞还是国产,玩悲剧耍酷的几乎没有了吧。好像是洪晃还是李银河早就以女性的细腻评过艺谋的“黄金甲”——注定难获奥斯卡小金人,奥斯卡不喜欢悲剧。现在笔者要说,“山楂树”注定不能给艺谋正名,只能证明艺谋江郎才尽。
再说一句不厚道的话,当艺谋满世界制造“山楂树”映前“清纯难觅”的营销效果,并刻意营造影片纯爱的氛围时,周冬雨饰演的静秋之纯完全不是自己的,而是艺谋强加与之的。明显看得出,小姑娘演得卖力而且更累,因为“被清纯”而做作。
正如“山楂树”绽放的白花不可能变成红花,艺谋凭借想象借助所谓的纯爱无法实现自己的超越。商片时代的功利主义对艺谋的侵蚀太重了。月满则亏,艺谋依然要维系自己的江湖地位,期望永远“东方不败”,很不现实。
大煞风景的是,竟然还有导演要将艺谋式的纯爱进行到底。由江平导演、居文沛、苏有朋主演的电影《康定情歌》,据说学习艺谋致敬小刚云云,在我看来又是一番炒作而已。什么叫情感的守望,什么叫纯爱到底,连东施效颦都算不上,只能说是狗尾续貂。
这个时代从来都不缺真爱和纯爱,只是有人不会发现而已。电影人自以为是将逝去时代的爱情故事才当成纯爱,不啻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厚古薄今。这样的情感不是守望而是抱残守缺。◎张敬伟